Spinibarbus hollandi
命名者 Oshima, 1919 棲息深度 3 - 20 公尺
中文名 何氏棘鲃
有毒魚類 否
科中文名 鯉科
經濟性 是
大陸名 光倒刺鲃
俗名 更仔、留仔
世界分布 台灣 台灣分布 南部、東部
最大體長 60 cm以上 棲息環境 淡水
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(沈等, 1993);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(陳&方, 1999);台灣淡水魚類-壹 鯉形目(陳&張, 2005) Arai, R. etc.1988 Arai, R. etc.1988
英文俗名 Holland's crap
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
形態特徵 身體延長,前部略呈圓筒狀,後部稍側扁,腹部圓。頭中大而稍尖。吻鈍而突出,成魚之吻部更為突出。口稍斜裂,上頜齒末端達眼之前緣。有鬚2對。咽頭齒3列,齒式5.3.2-2.3.5,側扁呈梳狀,齒面狹凹有溝紋,左右不對稱。體被大型圓鱗,側線完整,前端略為下彎;側線鱗數26-28。背鰭前方有一根平臥而埋於鰭片下之硬棘,棘的前端突出於表皮;各鰭均無硬棘,背鰭軟條 3(不分枝軟條)+ 8(分枝軟條);臀鰭 3(不分枝軟條)+ 5(分枝軟條)。體背側青灰色,腹部銀白色。體側鱗片基部有一黑斑。幼魚之背、臀及尾鰭末緣稍黑,成魚漸淡;胸及腹鰭則略帶橙紅色。成熟雄魚具追星,有時雌魚亦有。
棲所生態 初級淡水魚。喜歡棲息於水流稍急、河底為礫石之河段,性活潑,而善跳躍,以水生昆蟲、小魚、蝦、藻類和水生植物碎屑為食。
地理分布 台灣的特有種,分布於南部及東部的溪流,如曾文溪、高屏溪、卑南溪、秀姑鑾溪、太麻里溪及花蓮溪等流域均可發現。
漁業利用 大型食用魚,是水庫放流對象魚,頗具經濟價值。肉質鮮美,煎、煮和紅燒皆宜。
拉力是溪中魚種之冠 故稱之台灣溪流霸主 |